中國機床工具行業“寒冬”何時過去?
來源:中國工業新聞網閱讀:
若干年前,國民經濟以二位數快速增長,帶動了機床工具行業高速發展。國內機床工具市場迅速擴大,成為世界上第一消費國、第一生產國、第一進口國,這種成績得來實屬不易,可喜可賀,行業內企業家們大多笑逐顏開,忙著建新廠,擴大生產能力。
在發展過程中又受到政府這只“有形的手”的支持。“高檔數控機床及基礎制造裝備”重大科技專項(以下簡稱04專項),從資金及政策上給予支持,各主流機床工具廠幾乎都接待過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與省、市主要負責人的參觀考察,從精神到物質均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視。
但殘酷的市場經濟,優勝劣汰的規律,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及中國臺灣地區機床工具企業,特別是ECFA的實施,在中國大陸進行了嚴密的布局,或兼并、或合資、獨資,設立生產(大部分為SKD方式)、銷售基地,利用中國熟悉機床工具方面的專家或專業人員,深耕中國市場,與中國高端用戶建立了緊密聯系,甚至進入機床行業本身作為技改之用。
機床工具行業是一個競爭性行業,早已對國外放開了,雖然有04專項的支持,頻頻出現多類國產高端的數控機床見諸報紙及媒體,著實使人興奮,但掩蓋不了機床工具行業競爭力的比較薄弱本質。
當中國經濟回歸到個位數正常發展速度時,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以后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,引發中國的制成品出口困難,從而帶來這些外向型企業技術改造缺乏資金,并由于中高端數控機床競爭不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,中檔數控機床與有些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的機床工具企業難以匹敵,造成今天機床工具行業的“寒冬”狀態,什么時候寒冬過去,無人回答。
對于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競爭力薄弱的現象,眾說紛紜,見仁見智,但決不能說機床工具行業的同仁們沒有拼搏精神,沒有想辦法找出路。